蒙古包造型分析
2019-05-24 00:00:00 来源: 点击:2295 喜欢:0
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则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柴云。在游牧生活中,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在一碧万里的草原上,点缀着星罗棋布的蒙古包,犹如点点白帆,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自然风景画。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圆形尖顶,外用一层或二层羊毛毡围裹,里面用“哈那”和“乌尼杆”支撑。“哈那”是数十根同样粗细的,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既天窗,即可通风换气又可采光。整个蒙古包用树根毛绳加固,以防大风侵袭。
蒙古包的大小由“哈那”的个数决定,一般6-8个哈那组成。包门朝南,包内坐北朝南的正中间是长者或者贵宾的位置,西北角是供奉副项的地方。正中偏南置放炉灶。包内摆有小巧玲珑的家具,包壁精美的挂毯,环境十分宜人。
蒙古包伴随世世代代的牧民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造型日臻完善,包内的陈设和建包的材料也逐渐向现代化发展,点灯、电视、收录机、无线电话已成为蒙古包里的组成部分。在建筑构造形态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独特风韵。
白色蒙古包是尚白的传统爱好的表现。线条和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两大因素,比起来色彩是更原始的审美形式。蒙古包并不像汉式建筑那样“以空间规模的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也不想哥特式建筑那样“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像珍珠般的以平面铺开,撒满草原,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一种恐惧感而是十分辽阔的空间和十分子易而与生活相联系的,与白色的羊群,天上的白云,使用的奶食融为一体。中原地区的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如咋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而蒙古包则给人以广阔的草原巨大的空间感。实用的,传统习惯,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明显优势